微课在口腔颌面外科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,学科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交叉方面,由于该学科内容复杂、抽象且具有高度实践性,所以教学难度较高[1]。目前,对于
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,学科内容涉及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多个交叉方面,由于该学科内容复杂、抽象且具有高度实践性,所以教学难度较高[1]。目前,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,传统的教学方法属于灌输式教学,以授课教师为主导,对所学内容进行讲解,学生只能被动接受,这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,过程枯燥,影响学习兴趣,学生缺乏学习的自主性,且课堂内容较多,学生不易掌握课程的重点,故难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[2]。所以如何优化教学方法,提高学习兴趣,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,是口腔颌面外科授课教师们面临的挑战。
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的日渐发达和普及,为我们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,也为微课的实现提供了技术背景[3]。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,运用信息技术,通过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、将课堂教学内容从课上延伸到课下,进而实现提升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[4]。目前微课在医学教育方面的发展迅速[5],西安交通大学已将微课应用于肿瘤外科教学中[6],经过与传统教学方式做对比,试验组即微课组的学生,在知识掌握程度和对教学满意度两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。此外,将微课应用于神经外科的健康科普宣传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[7]。然而将微课应用与口腔颌面外科教学的报道较少,本研究团队将微课应用于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中,并对微课教学的效果进行观察及评价。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。
1 资料与方法
1.1 一般资料
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6级5年制口腔医学专业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,其中一个班设为试验组,另一个班设为对照组。试验组42人(男16、女26),年龄21~23岁,平均年龄为(21.)岁,班级平均成绩为(68.);对照组40人(男12、女28人),年龄21~23岁,平均年龄(21.)岁,班级平均成绩为(67.)。两组学生在性别、年龄及先前学习成绩方面比较,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纳入标准:学习课程的安排相同。排除标准:休学或退学者。
1.2 方法
教学内容均为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《口腔科学》教材的口腔颌面外科章节。两组授课教师均为教龄10年以上的资深主治医师/讲师,其中试验组教师具有丰富的微课教学经验,已掌握线上加线下混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。
1.2.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,以授课老师为主导,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讲解,学生主要负责听课。首先对上节课内容回顾,并进行提问,了解学生掌握情况,然后讲解本节课内容,并指出本节课内容的重点及难点要求同学掌握,同时不定期进行课堂测试检验学生们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。
1.2.2 试验组 试验组采用微课教学法进行授课,利用校园教学网络平台,教师将相关教学内容制作成每段时长约为8分钟的微课视频[8-9],提前3天发送到教学网上,学生通过登录校园教学网站下载相关微课视频,并由班长组织本班同学,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自行学习,完成课前布置的学习任务,并汇总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问题,于上课前1天通过教学平台发送给授课教师。在课中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同学进行相关学习内容的分组讨论,授课老师对各小组汇报内容进行点评,解答学生学习中的问题,根据课前及课堂中的学习情况对重点及难点内容进行总结。课后授课老师在教学网上发布课后作业,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后提交,授课老师通过教学网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。
1.3 观察指标
1.3.1 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分别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,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几个方面:(1)是否对学习内容感兴趣;(2)是否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;(3)是否有助于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;(4)能否提高对实践操作的掌握;(5)是否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;(6)是否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。选项统一设置为“是”或“否”,所有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进行匿名填写。
1.3.2 考核成绩 在本学期教学结束后统一由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出题,进行考核,考核包括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及实际操作考核,满分均为100分,考试时间一致。统计考核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。
1.4 统计学方法
采用SPSS 20.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,计量资料以(平均数±标准差)表示,采用t检验;计数资料以例(%)表示,采用χ2检验,以P<0.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kqhmwkzz.cn/qikandaodu/2021/0619/465.html
上一篇:打印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
下一篇:情景模拟式医护一体化教学培养口腔颌面外科护